長途搭車不再暈|車內空氣品質與暈車關係解析及改善方案
- Dr.J
- 9月4日
- 讀畢需時 4 分鐘
總統府於 2025/5/28 公布「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」,新增 小年夜、教師節、台灣光復節、行憲紀念日 4 天國定假日,並將勞動節擴大為「全國放假」。換句話說,從今年下半年開始,全民將多出 5 天假期!同時,未來春節假期也將保證至少 7 天連假,最長甚至可達 10 天。
突如其來的好消息,讓許多家庭已經開始計畫長途自駕旅行或搭車出遊。不過,長時間搭車也帶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——暈車。
一般人都知道暈車和「平衡感混亂」有關,但你可能不知道,車內空氣品質其實也是影響暈車感受的重要因素!在密閉的車廂裡,若空氣不流通,悶熱、異味、細菌、甚至過敏原,都可能讓人更容易出現頭暈、噁心的不適感。

接下來,就讓 J博士 帶大家深入了解:車內空氣怎麼影響暈車?出遊時有哪些簡單有效的方法,能讓旅途更舒服、不再被暈車打擾?
為什麼長時間搭車會暈?車內空氣品質是關鍵

暈車是因為內耳的平衡系統、眼睛和身體的感覺訊號出現不一致,導致大腦無法正確判斷身體位置而產生頭暈、噁心、嘔吐等不適症狀。車內環境因素,尤其是空氣品質,會加劇這些症狀,使暈車感覺更加嚴重。以下是車內空氣對暈車造成影響的主要原因:
1. 空氣悶熱與缺氧
車內空間有限且密閉,尤其長時間開啟空調卻缺乏足夠換氣,容易導致氧氣濃度下降,二氧化碳(CO2)累積。缺氧與高CO2環境會讓人感覺頭暈、疲倦,加劇暈車不適。
2. 異味與揮發性有機物(VOC)
車內來自塑膠材質、香煙、食品氣味等釋放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,不僅令人不舒服,更會刺激神經系統,誘發噁心和頭暈,讓暈車症狀加重。
3. 過敏原與細菌
車內灰塵、花粉、細菌等過敏原累積,會刺激呼吸道,讓過敏體質者或兒童更容易感到不適,甚至誘發呼吸困難,也可能間接影響暈車感受。
4. 濕氣與悶熱感
台灣氣候多溼熱,車內高濕度環境讓悶熱感更加明顯,身體負擔增加,促使暈車症狀發生。
如果已經暈車了,可以怎麼辦?詳盡緩解方法解析

即使你已做好車內空氣改善,暈車有時仍可能發生。此時,可以採取以下多層次緩解措施,快速舒緩不適感:
1. 停車休息,讓身體與感官放鬆
找到安全地點停車,走下車伸展雙腿,深呼吸新鮮空氣,有助於提升血氧濃度並讓身體恢復平衡。若車內不方便,嘗試閉眼休息數分鐘,讓大腦減少視覺衝突。
2. 保持頭部穩定,減少身體晃動
晃動會加重內耳的刺激,坐在車輛前排,靠著椅背固定頭部,避免頭部不必要的晃動,有助降低暈眩感。
3. 眼睛注視遠方,穩定視覺訊號
透過望向車外遠處固定的物體(如地平線),讓眼睛和內耳的感覺訊號更加一致,幫助大腦平衡判斷,減少暈車症狀。
4. 深呼吸放鬆身心
緩慢且有節奏的深呼吸能幫助身體釋放緊張,促進血液循環和氧氣交換,減少焦慮和頭暈。嘗試用鼻子吸氣4秒,嘴巴吐氣6秒,重複數次。
5. 補充水分與攝取輕食
暈車時避免空腹,適量飲用水分並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,如水果、餅乾,能維持體力,穩定血糖,有助舒緩不適。
6. 使用暈車藥物,預防與緩解
市面上有多種暈車藥,如抗組織胺類(Dimenhydrinate)、抗膽鹼藥(Scopolamine)等。服用前建議諮詢醫師或藥師,避免副作用並確保安全。通常建議在搭車前30分鐘服用,效果最佳。
7. 利用舒緩香氛或自然療法
薄荷、薰衣草等精油的香氣,有助於放鬆神經,緩解噁心感。不過需注意過敏體質及使用安全,避免過度吸入或直接接觸皮膚。
8. 穿著舒適衣物,保持體溫適中
緊身衣物或過熱的環境會加劇不適,建議穿著寬鬆、透氣的服裝,並保持適宜的車內溫度。
採用上述多重方法,能有效降低暈車的不適感。但提醒大家,改善車內空氣品質和環境舒適度,仍是預防暈車最重要的根本之道。。
Medcair 車用空氣淨化器:你的長途搭車好夥伴
Medcair 採用先進的主動抑菌技術與高效過濾系統,能有效淨化車內空氣,減少細菌、病毒及過敏原,改善空氣悶熱及異味問題。其安裝簡便、隨裝即用的設計,讓你無論是短途通勤或長途旅行,都能享有清新、健康的車內空氣,提升全家乘車舒適度。

從空氣品質著手,讓暈車成為過去式
長時間搭車不適,除了傳統暈車藥物和舒緩方法,改善車內空氣品質是根本解決之道。暑假旅遊前,為你的車內裝備高效空氣淨化器,如Medcair,讓你和家人擁有清新舒適的乘車環境,真正享受旅途中的每一刻。

留言